從敦煌寫卷 P. 2001來看《南海寄歸內法傳》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1:「座一肘,互不相觸」(CBETA, T54, no. 2125, p. 206, c27)
,從敦煌寫卷 P. 2001來看,「座一肘,互不相觸」比較合理。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1:「次有弘法應人結集,有五七之異;持律大將部分,為十八之殊」(CBETA, T54, no. 2125, p. 205, a19-20)

上面 CBETA 所示的標點不妥,應改為「次有弘法應人,結集有五七之異;持律大將,部分為十八之殊」)。這是「四七句」兩片對仗,前一片「弘法應人」指「五百結集、七百結集」的阿羅漢,「應人」即是「應真」,後一片「部分為十八之殊」,則是指因對律典的開遮不同,分為十八部。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1:「三藏[6]三十萬[7]頌」(CBETA, T54, no. 2125, p. 205, a28-b1)
[6]三=二【宋】【元】【明】。[7]頌+(律有三十千頌)【宋】【元】【明】。。
敦煌寫卷 P. 2001 作:「二藏二十萬頌,律有三十千頌」。

扫描版:「應人」在《汉语大词典》第10351页 第7卷 749,查看影印扫描版


應人

(應人,应人)
順應人;應和人。語出《易•兌》:「順乎天而應乎人。」
   ▶ ·董仲舒春秋繁露•楚莊王》:「制為應天改之,樂為應人作之。」 
   ▶ ·王充論衡•明雩》:「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隨行而應人。

 

不知應人是阿羅漢的出處, 是從何處而來

大藏經有用例:「次於王城五百眾,結集三藏是應人;重流法雨潤生津,我悉至誠歸命禮。」《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頌》卷3 (CBETA, T24, no. 1459, p. 657, a21-22)

 

徑山萬壽禪寺·蕭蘇晏

 
maha's 的頭像

是的,此處大正藏用字有誤,高麗藏(K1082V33P0675c12)作「去」。
 
另標點問題,我們贊同,會列入修訂。
CBETA Maha 吳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