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mone - 금, 2017/09/08 - 22:00
《佛說義足經》卷1:「佛語諸比丘:「不但是返解是梵志憂。過去久遠,是閻浮利地有五王。其一王名曰桀貪,治國不正,大臣、人民悉患王所為,便共集議言:『我曹家家出兵。』皆拔[1]白到王前,共謂:『王寧自知所為不正、施行貪害萬姓不?急出國去,不者必相害傷。』」(CBETA, T04, no. 198, p. 175a2-7)[1]:白=自【明】
皆拔 后面应该是一个句号。不应该和后面连起来,否则非常奇怪。
另外这个返感觉也有点奇怪,不知道是不是番字?
討論區:
句读
《佛說義足經》卷1:「眾比丘便白佛言:「快哉!解洗梵志意,乃如是至。」[*]便喜笑而去。」(CBETA, T04, no. 198, pp. 174c29-175a1)[*]:便=使【宋】*【元】*【明】*
应该修改为:
《佛說義足經》卷1:眾比丘便白佛言:「快哉!解洗梵志意,乃如是至,[*]便喜笑而去。」(CBETA, T04, no. 198, pp. 174c29-175a1)[*]:便=使【宋】*【元】*【明】*
这是一句话,都是众比丘和佛陀的问答。中间没有人喜笑离开,离开的人上面已经离开了。所以不能在乃如是至的后面加引号表示对话结束。
至后面是一个逗号。
Linux版本阅藏程序:
http://cbeta.buddhism.org.hk
至使喜笑而去
Yifertw
RE:至使喜笑而去
贊同 yifertw 的標點。
你的句读做的更好
眾比丘便白佛言:「快哉!解洗梵志意乃如是,至使喜笑而去。」
你这个句读做的好
Linux版本阅藏程序:
http://cbeta.buddhism.org.hk
偈的排版
Linux版本阅藏程序:
http://cbeta.buddhism.org.hk
四句偈
偈頌的斷句,較為複雜。
一般來說是「四句偈」,但是,古譯也有一句、兩句、三句、五句、六句、八句不等,這是要依靠巴利文本或梵文經本,沒辦法依據翻譯的表面字義來斷句的。
支謙《義足經》翻譯的偈頌大都作「六字四句」,不過,也有不少例外,這是需要和巴利《小部,經集》對照才能下結論的。
Yifertw
RE:偈的排版
偈頌的排版涉及標記工夫。限於人力,CBETA 在偈頌標記方面並沒有做到很細,好比四句、四句各別分開出來,而是簡單的把整塊頌文當做一個偈子。假如把四句、四句各別標記,再透過程式的控制,應該可以達到較理想的呈現樣式。目前這類大正藏標準偈頌格式的呈現樣式是以大正藏原書排版格式來做分行。
皆拔白到王前
Yifertw
RE:佛說[4]義足經卷的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