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CBETA第三期(2009-2014年):嘉興藏、歷代藏經補輯等、國圖善本佛典、漢譯南傳大藏經(元亨寺版)
在CBETA作第二期(2002-2008年)電子佛典《卍字續藏》的期間,台灣政府方面也投注巨資,由國家科學委員會大力推行「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第一期(2002-2006年)、「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第二期(2007年),以及整併「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2003-2007年)成為「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2008-2012年)。在「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第二期(2007年)中,有「永續經營台灣數位典藏」的目標,並且設「數位內容公開甄選子計畫」,對外開放申請參選。
2007年,我們也正在思考如何開展CBETA第3期的《嘉興藏》(去除與《大正藏》、《卍字續藏》重複部分)計畫、同時也在想辦法籌措經費。由於過去2期的經費主要是由北美印順文教基金會(仁俊長老與恆清法師的因緣)、新加坡居士(聖嚴長老的因緣)、佛陀教育基金會贊助以及各方大德捐贈而成就,不能再勞煩佛教長老們了,應該想想其他辦法。因為,這10年來,CBETA從中累積與數位典藏相關的技術與電子佛典集成的成果,在國內外也有一定的口碑。因此,我與杜老師邀請台灣大學歐陽彥正、黃乾綱教授以及京都大學維習安教授組成研究團隊,將CBETA的成果與成員納入,準備撰寫申請計畫書參加「數位內容公開甄選子計畫」。當時,因為杜老師受邀擔任國家數位典藏漢籍全文主題小組召集人,我則受邀擔任「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審查委員,我們比較有機會了解此國家型科技計畫的目標與內容。
但是,應該用什麽題目作為計畫名稱才能合乎所謂「永續經營台灣數位典藏」的目標?因為杜老師擔心用「《嘉興藏》的數位典藏」的話,審查委員不容易了解與「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有什麽關係。於是,有一天,杜老師到我的研究室來問這個問題,當時我靈機一動,那就用「台北版電子佛典集成之研究與建構」作為計畫名稱,如此則可以合乎「永續經營台灣數位典藏」的目標。因為,我說明:歷代所編輯大藏經的名稱,或用朝代或年號,例如:宋、元、明藏,開寶藏、大正藏;或用地名當名稱,例如:於萬曆末年在嘉禾(今浙江嘉興)楞嚴寺所刻之大藏經,簡稱《嘉興藏》。CBETA的電子佛典集成是在台北製作,可以稱為「台北版電子佛典集成」,而且合乎「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的主要目標:「建置呈現臺灣文化、社會與自然環境之多樣性的數位內容」,並將基礎的數位化產出提供各分項計畫進行加值應用(包含教育、商業及學術研究等)或是與國際交流。
於是,我們就以「台北版電子佛典集成之研究與建構」為計畫名稱,並根據多年來「佛教藏經目錄數位資料庫」(工作團隊以杜正民老師為主要執行者,以及李志夫、釋惠敏、歐陽彥正、黃乾綱、維習安、釋振溥、鄭寶蓮、林心雁、CBETA 全體同仁)所彙整的經錄統計資料,就CBETA 當時建置的不足提出說明,並且由杜老師主筆,擬定詳實可行的計畫內容與步驟,提出3年為期的計畫申請,也順利通過,執行期間從2007年3月到2010年7月。
(一)《嘉興藏》木刻版數位化的挑戰:異體缺字處理
對CBETA而言,《嘉興藏》的數位化是一項新挑戰,因為之前所作的《大正藏》、《卍字續藏》數位化的底本是現代鉛版印刷,字型固定;《嘉興藏》是古代木刻版印刷,許多異體字型,不容易藉由光學掃描字型辨識(OCR)協助數位化,如下圖2所示紅圈的異體字:
圖2:《嘉興藏》木刻本的異體字
不容易藉由光學掃描字型辨識(OCR)協助數位化,正確辨識如下的文句:
寄德山裔禪師
行道於此世自非應真乘悲願力孰能為之湖海之
大土地之廣披緇者不下幾千萬數而千萬中得一
人半人維持大法寧非有願於昔乎客秋聞在會城
不勝傷感然去住亦有數實非強勉第此亂運正在
抱道之士補法門之失亦是我輩所切禱何期有此
小拂逆不能不一痛恨也聖恩佛事告圜欲行黔州
一會以退隱之地所羈不獲如念萬為保愛弗備
此外,還有石刻、寫本的資料,文字異體變化極大。CBETA《藏外佛教文獻》第一輯至第九輯的部分,由大陸方廣錩教授無償授權電子化納入電子佛典集成之中,因此開拓CBETA敦煌文獻的資料。《北朝佛教石刻拓片百品》出版於 2008年5月,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顏娟英博士主編,CBETA取得授權後,針對該書釋文進行數位化標記作業,納入電子佛典集成之中,因此讓CBETA增加石刻拓片史料,與文圖連結的可能性。於此,特別感恩兩位教授的慷慨無償授權。
因此,面對《嘉興藏》木刻本以及敦煌寫本、石刻拓片的資料,若要一一照實記錄,「缺字」問題會造成嚴重的作業瓶頸,所以我們必須訂出用字規範,以克服異體缺字問題。
《正史佛教資料類編》(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6年)的書籍是由蘭州大學杜斗城輯編,杜斗城老師與我們是老朋友,因此寄送該書給我。所謂「正史」有別於私家編撰的「野史」,又稱「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史官(或史家)撰寫的24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我當時覺得若可以將它加入電子佛典集成之中,如此可以擴大佛教界利用24部史書中與佛教相關資料的可能性,而且讓我們正視中國歷史資料中對佛教正面或負面的看法,以作為借鑒。於是,與杜斗城老師請求授權電子化納入電子佛典集成之中,他非常爽快地答應。但是,不久他有提到說:他個人的部分無償授權沒有問題,出版社的權利部分需要付費,但是他會盡量協調價錢壓低,希望我可以諒解。非常感謝杜斗城老師的大力協助,我也得到台灣林政男居士的支持,從他在大陸的公司匯款給出版社,作為授權的費用。
CBETA在目錄編排上,為了讓《正史佛教資料類編》、《藏外佛教文獻》、《北朝佛教石刻拓片百品》與歷代大藏經區隔,將此三部(套)書歸入「新編部類」,也可以保持原書的結構。
(二)2009年取得國家圖書館善本佛典授權
2009年10月8日,國家圖書館的顧敏館長代表該館,與我代表法鼓佛教學院及中華電子佛協會(CBETA)簽署合作協議書,共同推動佛典古籍之數位典藏,並達成雙方資源互惠共享,共創優質學習與研究環境。由國家圖書館提供善本佛典古籍佛典數位圖檔、微卷給CBETA,並授權CBETA將這些材料作成電子文字資料庫,納入「中華電子佛典集成」光碟與網路資源,無償提供大眾使用。之後,CBETA協助國家圖書館進行善本佛典古籍全文數位化與圖文連結。
因為有此合作協議書之授權,由我擔任計畫主持人,法鼓佛教學院杜正民、洪振洲老師擔任協同主持人,撰寫「台灣善本古籍數位化之研究與建構—以國家圖書館善本佛典為主」研究計畫,申請「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99年度拓展台灣數位內容整選計畫」,經審查後通過,執行期間是2010年8月~2012年7月,總共完成善本佛典64部(248卷)之全文數位化可以收錄到「中華電子佛典集成」光碟與網路資源,167部(1457卷 / 56661幅)之微卷轉置圖檔,267部(1581卷)網路圖文連結,並且也完成匯入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聯合目錄的工作。
此計畫的數位典藏選件,從歷史年代來看,包含跨越北魏至宋元明清的古籍佛典,從版本來說,包括有中國校刊本、朱墨藍三色套印本、泥金舊寫梵夾本等,其中還有珍貴的隋唐五代時期寫卷,及宋元明時期各地方寺院的刻印本,保存著大藏經版本發展歷史及其豐富的資訊。藉由數位典藏的技術學養,對於台灣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的保存與傳續,於數位時代下,史料以多種型式資料的保存與利用,發揮了相當的作用與功能。
(三)開展電子書的「數位出版」的服務
2012年9月,我在CBETA月會提出:因為漢文佛典古籍有限,可以讓CBETA作電子化的數量將會越來越少,為了「未雨綢繆」,讓CBETA可以持續發展,可以將十多年來作佛典古籍電子化的技術,往近現代佛教典籍之電子書的「數位出版」服務的方向開拓,因為這是未來的出版趨勢,佛教界需要有人嘗試來作。
我為了減少大家的疑慮,作如下原則性的說明:(一)CBETA所作近現代佛教典籍之電子書,先不與原有「中華電子佛典集成」漢文佛典古籍合在一起發行,以免對於《大藏經》的界限有所疑慮。(二)未來也可以陸續將個別的近現代佛教典籍之電子書結集成「現代電子佛典集成」。(三)若要將「現代電子佛典集成」與原有「中華電子佛典集成」漢文佛典古籍合在一起發行,使用界面中有讀者可以選擇是否導入近現代佛教典籍、以及所希望的各種檢索的範圍。(四)為了讓CBETA的同仁沒有太大的期限與成效壓力,法鼓佛教學院圖書資訊館數位典藏組可以提供技術經驗,我可以先介紹西蓮淨苑出版社與智諭老和尚教育基金會提供經費讓CBETA沒有壓力的試做《智諭老和尚全集》,累積電子書製作與發行的經驗。若有其他單位願意出資讓CBETA沒有壓力的試做,更歡迎。
經過法鼓佛教學院居中協商,於2013年3月,CBETA與智諭老和尚教育紀念基金會簽約,基金會提供1,100,000元經費以及《全集》WORD檔(總字數約600萬字),以有彈性的期限,製作《智諭老和尚全集》電子書(PDF、EPUB)以及全文標記、單機閱讀系統、多功能及多媒體網頁等專案目標。期待,未來CBETA能為佛教界的電子書、數位化印經、出版、發行、流通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服務。
我們期待CBETA的同仁能把視野擴大,不只是著眼於開創目前佛教界數位出版服務,也為下一代人才的培育與傳承而開展電子書的「數位出版」的服務,讓CBETA的理念、技術與經驗可以代代相傳,常久持續。
(四)2012年取得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授權
於2012年1月18日,我收到高雄元亨寺會常法師的電子郵件說明:由於元亨寺方丈淨明法師的卓見與慈悲,了解電子佛典對佛教界的意義,與先前的編譯委員及幾位職事商議後,願意將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無償授權給CBETA數位化,並且納入中華電子佛典集成之中,以嘉惠更多有志精研藏經的四眾弟子。當時,我非常感謝元亨寺淨明方丈和尚等諸位相關職事的遠見與慈悲,立即通報CBETA的成員,分享這個好消息與感動。我們便開始往來協商訂定授權合約書內容,希望能利益眾生,分享法寶的價值。
承蒙元亨寺淨明方丈和尚的盛情美意,不用CBETA的人員南下到元亨寺辦理訂定授權書事宜,願意率領等諸位相關職事親自北上到法鼓佛教學院,舉辦簽約儀式,並且問需要贈送多少套《漢譯南傳大藏經》讓CBETA當數位化的底本與作業用本。這更加讓我們感恩不盡,回覆若能贈送一套,就可以了。於是,2月23日下午,由我和元亨寺方丈和尚淨明法師,在法鼓佛教學院海會廳簽署授權儀式,同時也邀請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與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總編集吳老擇教授共同見證。
我在授權儀式中特別提到:創立於1987年的「漢譯南傳大藏經編譯委員會」,誠如印順導師聞所讚嘆:「此是中國佛教界的一大事,菩妙法師的大心卓見,值得隨喜讚嘆!」因為要找足夠的適當翻譯人才很困難,但是仍然可以於1990年10月底出版刊行首冊律藏(一),共經歷11年的艱辛戮力,完成了《漢譯南傳大藏經》編譯與發行,包含律、經、論三藏以及藏外佛典,全部70 冊(約9百15萬6千字)。但是,隨著資訊時代的來臨,電子佛典成為經典研究者的必備工具書,其特性與優勢在於能隨時公開修訂及更新、而且可避免印製再版的資源浪費,並且提供修訂根據的對照,將能陸續提昇《漢譯南傳大藏經》翻譯品質與價值,也可以促進此套漢譯佛典保存與流通。而且,又可以與包含漢譯歷代大藏經的CBETA電子佛典集成,結合成超過二億字的漢文佛典經文資料庫,可以讓北傳與南傳佛教的佛典有更直接的交流機會,實在感謝元亨寺淨明方丈和尚與總編集吳老擇教授延續菩妙長老的大心卓見,利益眾生。
當時,我們向元亨寺代表們說明:由於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從2010年到2012年,已參與國家圖書館數位典藏專案,預計2012年底才能結案。因此《漢譯南傳大藏經》數位化計畫,最快從2013年1月開始,若集中人力處理,需要至少一年的時間,非常感謝得到元亨寺代表們的諒解與信任。結果,於2014年4月完成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數位化,納入中華電子佛典集成。因為我們想2014年光碟發表會的場地借用元亨寺舉辦,所以煩請元亨寺會忍法師協助詢問,結果她轉達了令人歡喜的消息:淨明方丈不但慨然允諾提供元亨寺的大雄寶殿場地,來舉行光碟的發表會,且全力配合支援活動的進行。發表會當天,更讓我們驚喜的是:淨明方丈當場慷慨解囊捐贈新台幣100萬元,以表達對中華佛典協會的感謝與護持。淨明方丈的慈悲實在讓CBETA同仁感恩無盡,讚歎不已,因為他不僅無償將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授權CBETA,而且提供如此巨款鼓勵我們;我個人也深深感佩長老的風範,是我應該要學習的典範。
(五)漢譯南傳大藏經協進構想
2012年2月,CBETA得到授權簽約之後,我希望CBETA在數位化元亨寺《漢譯南傳大藏經》的同時,也能夠做進一步的修訂工作,並且建置長期的合作平台,將譯本的錯誤減少至最小,因此提出「漢譯南傳大藏經協進構想」,希望形成共識後制定「漢譯南傳大藏經協進計畫」,進一步成立「漢譯南傳大藏經協進小組」,以便進行漢譯南傳大藏經數位版的修訂工作。於8月,我先請法鼓佛教學院溫宗堃老師擔任元亨寺版南傳大藏經電子版修訂的CBETA諮詢顧問;於10月10日,我再請溫宗堃老師幫忙向幾位在台灣從事《南傳大藏經》的專家學者發如下的電子信函,看看大家是否於11月24日(星期六)早上10點~12點,在北投中華佛教文化館CBETA辦公室開會。
各位老師 好
惠敏法師代表CBETA邀請各位老師參與「漢譯南傳大藏經協進構想」說明會。
一、緣起:
(一)由於惠敏法師今年暑假受邀參訪泰國法身寺之「北京大學-法勝巴利佛典」計畫的工作處所,帶回已經他們已經出版的《長部》(如附圖)、最新精校對巴利三藏電子版DVD(beta版)以及惠敏法師現場拍攝的音像記錄,覺得值得讓諸位有志於漢譯南傳大藏經的台灣老師知道最新狀況。
(二)今年2月元亨寺無償授權CBETA進行「漢譯南傳大藏經」數位化,CBETA的數位化工作也即將在今年11月啟動。我們都知道,元亨寺漢譯南傳大藏經的翻譯,是台灣巴利學研究上的一項創舉,但是由於翻譯當時的種種時空因緣條件,譯本仍有許多可以改善的空間。為了使元亨寺漢譯南傳大藏經譯本,能夠更正確、有效地傳播佛陀教法,惠敏法師希望CBETA在數位化元亨寺譯本的同時,也能夠做進一步的修訂工作,並且建置長期的合作平台,將譯本的錯誤減少至最小。因此,惠敏法師代表CBETA邀請各位老師參加「漢譯南傳大藏經協進構想」說明會,希望形成共識後制定「漢譯南傳大藏經協進計畫」,進一步成立「漢譯南傳大藏經協進小組」,以便進行漢譯南傳大藏經數位版的修訂工作。
二、說明會內容:
(一)播放「北京大學-法勝巴利佛典」計畫的工作處所音像記錄、分享最新精校對巴利三藏電子版DVD(beta版)、漢譯巴利《長部》,並且交換意見。
(二)期待台灣的漢譯南傳大藏經的專家學者可以有合作將元亨寺漢譯南傳大藏經譯本提升到「信」的基本條件,因為這是台灣目前可以在國際之南傳大藏經翻譯佛典計畫交流的「資產」之一,我們如果不能合力提升其品質與電子佛典化,或許台灣在漢譯南傳大藏經工作上會落後許多。
(三)「漢譯南傳大藏經協進計畫」不妨礙其他台灣的優秀的翻譯計畫進行,「漢譯南傳大藏經協進計畫」可以作為其他台灣的優秀的翻譯計畫的初步工作之一。
(四)CBETA可以提供一些資金作為有意參加「漢譯南傳大藏經協進小組」老師酬勞或延聘助理協助修訂的費用。
(五)未來,CBETA可以提供不同的現代中譯本與古代漢譯本《阿含經》等電子版連結互參的平台。
非常感謝莊國彬、鄧偉仁、莊博蕙、溫宗堃諸位老師親自參加,蔡奇林與越建東老師雖然無法親自出席,但是以書面表達意見,關則富與呂凱文老師臨時請假。CBETA方面,則有杜正民副主委、周海文先生與我參加。會議中,大家討論一些未來的修訂原則、暫訂分工、作業方法等議題。之後,由於大家都忙,沒有繼續發展。目前,我是先找其他因緣,例如:先找可以有能力參考現有各種的日譯本的人,先處理關鍵性的應該修訂的文句,如此可以有些進展,再等適當的因緣成熟,再繼續往「漢譯南傳大藏經協進小組」的方向發展。
(六)第三期(2009-2014)成果:嘉興藏、歷代藏經補輯等、國圖善本佛典、漢譯南傳大藏經(元亨寺版)
於2009年,CBETA新增《嘉興藏》選輯(269部1469卷)、正史佛教資料類編、藏外佛教文獻 1-3 輯。2010年,新增《嘉興藏》選輯(16部190卷)、藏外佛教文獻 4-9 輯、北朝佛教石刻拓片百品。
2011年,CBETA光碟新增來自《趙城金藏》(1148-1173年,以及1935年所選輯的「宋藏遺珍」)、遼金《房山石經》、《高麗大藏經》(1236-1251年)、《洪武南藏》(1372-1403年)、《永樂北藏》(1410-1440年)、《乾隆大藏經》(1735-1738年)、《卍正藏》(1902-1905年)、《佛教大藏經》(1977-1983,以《頻伽藏》、《普慧藏》為底本)、《中華大藏經》(1984-1997編)所收100部(972卷),稱為「歷代藏經補輯」。
2012-2013年,由於所增加的國家圖書館善本佛典(64部248卷)數量不多,同時正在準備元亨寺版《漢譯南傳大藏經》(70冊)電子化的工程,為了避免資源浪費,因此沒有發行2013年與2014年光碟,將上述成果一併於2014年的光碟中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