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iying - Mon, 2020/03/09 - 22:30
《雜阿含經》卷2:「又彼沙門瞿曇如是色貌名稱,真實功德,天、人讚歎,聞于八方,為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於諸世間、諸天、魔、梵沙門」(CBETA 2019.Q4, T02, no. 99, p. 12c9-13)
佛和世尊之间加个顿号?
佛、世尊
討論區:
《雜阿含經》卷2:「又彼沙門瞿曇如是色貌名稱,真實功德,天、人讚歎,聞于八方,為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於諸世間、諸天、魔、梵沙門」(CBETA 2019.Q4, T02, no. 99, p. 12c9-13)
佛和世尊之间加个顿号?
佛、世尊
梵、沙門
《雜阿含經》卷2:「又彼沙門瞿曇如是色貌名稱,真實功德,天、人讚歎,聞于八方,為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於諸世間、諸天、魔、梵沙門」(CBETA 2019.Q4, T02, no. 99, p. 12c9-13)
梵和沙門之间加个顿号?
梵、沙門
RE:梵、沙門
這個標點牽涉很多,例如底下都是要檢討的:
《起世經》卷7:「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等」(CBETA 2019.Q4, T01, no. 24, p. 342c2-3)
《起世因本經》卷7:「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等供養故」(CBETA 2019.Q4, T01, no. 25, p. 397c3-4)
《起世因本經》卷7:「及諸魔梵,沙門婆羅門人等」(CBETA 2019.Q4, T01, no. 25, p. 400b19-20)
《苦陰經》:「我不見天及世間魔梵、沙門婆羅門、眾天及人」(CBETA 2019.Q4, T01, no. 53, p. 847a1)
《阿耨風經》:「我亦不見天及世間魔梵、沙門婆羅門、眾天及人」(CBETA 2019.Q4, T01, no. 58, p. 854a12-13)
《護國經》:「於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人及非人等界」(CBETA 2019.Q4, T01, no. 69, p. 872a27-28)
《佛為黃竹園老婆羅門說學經》:「我亦不見天及世間魔梵、沙門婆羅門、眾天及人」(CBETA 2019.Q4, T01, no. 75, p. 882b2-3)
《雜阿含經》卷2:「於諸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中」(CBETA 2019.Q4, T02, no. 99, p. 12c13)
《佛說三轉法輪經》:「我則不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一切世間」(CBETA 2019.Q4, T02, no. 110, p. 504a29-b1)
《佛說三轉法輪經》:「乃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一切世間」(CBETA 2019.Q4, T02, no. 110, p. 504b4-5)
《佛說三轉法輪經》:「由此能於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一切世間」(CBETA 2019.Q4, T02, no. 110, p. 504b14-15)
《悲華經》卷10:「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CBETA 2019.Q4, T03, no. 157, p. 233a29-b1)
《佛本行集經》卷7:「是時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等」(CBETA 2019.Q4, T03, no. 190, pp. 682c29-683a1)
《佛本行集經》卷7:「即時一切諸天及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等」(CBETA 2019.Q4, T03, no. 190, p. 686c7-8)
《佛本行集經》卷9:「而彼菩薩能於一切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等諸世間中」(CBETA 2019.Q4, T03, no. 190, p. 693c7-8)
《佛本行集經》卷9:「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等」(CBETA 2019.Q4, T03, no. 190, p. 695a11)
《佛本行集經》卷34:「是時天人魔梵沙門,及婆羅門」(CBETA 2019.Q4, T03, no. 190, p. 812a28-29)
《佛本行集經》卷44:「能於天人魔梵沙門及婆羅門一切世間」(CBETA 2019.Q4, T03, no. 190, p. 857a27-28)
《佛本行集經》卷52:「若天若魔、梵沙門等,及婆羅門,諸天人境」(CBETA 2019.Q4, T03, no. 190, p. 892c24-25)
《添品妙法蓮華經》卷3:「令一切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CBETA 2019.Q4, T09, no. 264, p. 158c28-29)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卷6:「未曾見諸餘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人及非人」(CBETA 2019.Q4, T09, no. 268, p. 283c16-17)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20:「此菩薩為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乾闥婆等作清涼法池」(CBETA 2019.Q4, T10, no. 279, p. 107b13-14)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20:「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乾闥婆、阿脩羅等」(CBETA 2019.Q4, T10, no. 279, p. 108b23-24)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47:「所行境界攝取一切人、天、魔、梵、沙門、婆羅門、阿脩羅等」(CBETA 2019.Q4, T10, no. 279, p. 246b25-26)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79:「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恭敬讚歎」(CBETA 2019.Q4, T10, no. 279, p. 438b27-28)
《大寶積經》卷36:「於大眾前為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人阿素洛等」(CBETA 2019.Q4, T11, no. 310, p. 205c7-8)
《大寶積經》卷41:「為諸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阿素洛等無量大眾」(CBETA 2019.Q4, T11, no. 310, p. 235a17-18)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6:「我不見有世間一切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等」(CBETA 2019.Q4, T11, no. 312, p. 717c10-11)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7:「我不見有世間一切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等」(CBETA 2019.Q4, T11, no. 312, p. 720c4-5)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32:「世間所有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諸有來者」(CBETA 2019.Q4, T11, no. 316, p. 865c21-22)
……(未完)
這要從中找出一個句讀標準,才好統一處理。
佛的十號如何分列,有多家不同説法。見http:/
佛的十號如何分列,有多家不同説法。見http://cbeta.org/node/5155有把「佛世尊」合爲一號的,也有分爲兩號的,也有認爲「世尊」不在十號之内,是總説前名號的。
参考三十八种众生
参考三十八种众生
一个起世经的v7 哪一个我没记录 这是我当初的研究记录
...化樂諸天,壽八千歲;他化自在天,壽萬六千歲;魔身天,壽三萬二千歲;梵身天,壽命一劫;光憶念天,壽命二劫;遍淨諸天,壽命四劫;廣果諸天,壽命八劫;無想諸天,
魔身天在其他译本里面也叫做摩奢天 没记错的话.
v8
……
[0348b07] 「諸比丘!於三界中,有三十八種眾生種類。何等名為三十八種?諸比丘!欲界中有十二種,色界中有二十二種,無色界中復有四種。諸比丘!何者欲界十二種類?謂地獄、畜生、餓鬼、人、阿修羅、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魔身天等,此名十二。何者色界二十二種?謂梵身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廣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惱天、善見天、善現天、阿迦膩吒天等,此等名為二十二種。無色界中,有四種者,謂空無邊天、識無邊天、無所有天、非想非非想天,此名四種。
#他既属于众生类型 也属于世界结构 而且要注意的是魔身天是欲界最高的地方 所以跟梵天分隔一下 比较有科学性.
但是类似这样的"世間所有天人魔梵" 看起来不分也没啥问题.
这标点真是太坑人了
传送识真奇怪 为什么经文没有这个词 但是古人就是提到过
我曾经还以为初代证果的人很多 然而我现在发现我果然是错了 如来果然是影帝啊
就底下的「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乾闥婆」標點:
就底下的「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乾闥婆」標點:
大家可有什麼修訂意見?
没啥意见
没啥意见
传送识真奇怪 为什么经文没有这个词 但是古人就是提到过
我曾经还以为初代证果的人很多 然而我现在发现我果然是错了 如来果然是影帝啊
對這個標點問題
對這個標點問題,底下是我從各個漢譯經文抽樣擷取類似文句所做的初步推想。
主題:《雜阿含經》卷17:「我於諸天世間、魔、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CBETA 2019.Q4, T02, no. 99, p. 122a18-19)
定義:
【魔梵】欲界第六天之魔王與色界之梵天王也。俱舍論記卷三(大四一‧六一上):「魔,謂他化自在天魔;梵,謂梵王。」
【天人】
1.天與人。又稱「人天」。指天界與人間的併稱。亦指住在天界與人間之有情。
2.天上之人。又作「天眾」。天界生類之總稱。即住於欲界六天及色界諸天之有情。
【人天】
1.人趣與天趣也。指人界及天界。
結論:
1.「魔」、「梵」皆屬「天」。
2.「天人」或「人天」皆可指天界生類之總稱。
3.「天人」或「人天」皆可指人界及天界。
這裡的句型組合為:天(陳述一)+人(陳述二)=天與人(總結)
一、屬於「天」的文句:
諸天魔梵
天人魔梵
若天若魔若梵
天及世間魔梵
一切天人魔梵
一切人天魔梵
諸世間諸天魔梵
一切世間天人魔梵
一切世間諸天魔梵
二、屬於「人」的文句:
沙門婆羅門
三、屬於「天與人」的文句:
天人眾中
眾天及人
諸天人境
天神世人
諸神世人
所以:
=================
原作:《雜阿含經》卷17:「我於諸天世間、魔、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CBETA 2019.Q4, T02, no. 99, p. 122a18-19)
-----------------
改作:《雜阿含經》卷17:「我於諸天世間魔、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CBETA 2019.Q4, T02, no. 99, p. 122a18-19)
或作:《雜阿含經》卷17:「我於諸天世間魔、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CBETA 2019.Q4, T02, no. 99, p. 122a18-19)
=================
都怪古人的印刷版上没刻标点. 给咱后人带来了多大的困扰!!
都怪古人的印刷版上没刻标点. 给咱后人带来了多大的困扰!!!!!
还有那个高丽藏 他们也跟着赶时髦 不用标点!!! 这下好了吧 他们的国宝连标点都没有!!!
传送识真奇怪 为什么经文没有这个词 但是古人就是提到过
我曾经还以为初代证果的人很多 然而我现在发现我果然是错了 如来果然是影帝啊
您這純屬蠻不講理了,豈能以今求古?至於《高麗藏》
您這純屬蠻不講理了,豈能以今求古?至於《高麗藏》,韓國既有圖版,也有現代標點版,甚至還有異體字版,更有專門的字典,比之我們一點也不落後,何來趕時髦之說呢?
意氣之言還望慎之又慎,三思而言。
不與秋風提往事 且攜滄海度餘生
哪里有啊 高丽的图我可没见到过标点符号.
哪里有啊 高丽的图我可没见到过标点符号.
高丽txt是有标点 可是他们网站现在都消失了. 你说的标点都是后人修定的 又不是古人的. 这根本是转移话题把.
行了行了 我感觉古人翻译的底本应该有标点才对 他们做活字印刷的顺便点个标点应该也不是不可以吧.
而且你发的初雕再掉 上面不是也没标点么
http://www.cbeta.org/comment/2789#comment-2789
难道他们这种当时不加标点的行为 不是在跟中国人一起学来了这个恶习么.
我说的高丽是古人的那个高丽 不是现在新修的.
说什么也没用了 那些事情已经成为历史了 已经无法改变了. 咱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行了.
传送识真奇怪 为什么经文没有这个词 但是古人就是提到过
我曾经还以为初代证果的人很多 然而我现在发现我果然是错了 如来果然是影帝啊
事情總有緣由,這篇或可參考:古籍為什麼沒有標點符號?
事情總有緣由,這篇的部份資訊或可參考:〈古籍為什麼沒有標點符號?〉
贝叶经的经文 可以看出用了圆圈 分开每一小段
贝叶经的经文 可以看出用了圆圈 分开每一小段
而且文字和文字之间 是有意空开的 而不是一连串 就如同我这个书写习惯一样 不是么
你看我也不用标点符号 但是我的句子是空开的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Falongsibeiye.svg
他第一段写的比较密 第二段有些字看起来有意空开了距离 就算没标点吧 小圆圈是一个标点 圆圈四方有点的是另一个标点 向左勾的那个东西 也是一种标点
这个悉昙文的图片上面 已经出现明确的标点符号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9/9e/Prajnyaapaaramitaa_Hridaya_Pel.sogd.jpg
1085蒙古的一个东西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Incantation_to_the_Blue-throated_Avalokitesvara_(N%C4%ABlaka%E1%B9%87%E1%B9%ADha_Dh%C4%81ra%E1%B9%87%C4%AB).jpg
这个悉昙止音多次出现 就是两个竖着的点.
我记得曾经在语言学方面的论坛 人们提到过啊字 后来的那个两点怎么回事.
人们说 那个啊哈. 现代梵语他们的止音是发音的. namah 叫做拿妈哈. 古代不一样.
婆罗米文就没有止音. 悉昙文突然冒出来了个ah:
当初人们就一群扯啊 词源学都提到了 什么罗马还是拉丁文 有个词的来源竟然是印度文
然后最后人们就说到了 止音其实是不发音的. 他就是标点符号.....
这个悉昙文可不是新语言啊 可是毕竟早的印度文字体. 蒙古的那个板子上面多次出现止音.
https://rst61-d2fall2015groupp.weebly.com/uploads/6/1/2/1/61216539/474559_orig.jpg
这不知道是伽他还是什么 总之看起来不是和现在伽他都一样么 几个字分开一下 两边字数差不多
虽然古人好像有种恶习 不喜欢耍标点 不过悉昙文明确是有标点符号的.
当初就悉昙文的标点符号都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咒文里面多次出现那个啊: 多年我都搞不清楚咋回事.
结果呢 后来我见到了梵语系的一个学生的频道 哦 他一问好: "哪某那骂哈!" :D
他和学校另一个印度人的发音很不一样 让我感觉 就像中国人说 四川 有人就死读成 死川. 他发音就是错的. 可是当地人都知道什么意思. 这一定就是方言. 方言这东西也给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搞不清楚什么是标准发音.
甚至有人 学来了方言口音 还不知道那是错的.
总之这么多年过去了 把他弄懂了 也就没有遗憾了 ;-)
有些人我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就那个大啊字 右边还来个标点符号.
这古人甚至把标点符号加入到神咒里面 可想而知啊 印度人是多么看重标点符号.
传送识真奇怪 为什么经文没有这个词 但是古人就是提到过
我曾经还以为初代证果的人很多 然而我现在发现我果然是错了 如来果然是影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