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 声闻地 正知而行 噉 尝 藏本问题

《瑜伽師地論》卷24:「若食、若飲、若噉、若甞正知住者,云何為食?云何為飲?云何為噉?云何為甞?

云何若食、若飲、若噉、若甞正知而住?謂諸所有受用飲食,總名為食。此復二種,一、噉,二、甞。

云何為噉?謂噉餅麨、或飯、或糜、或羹、或臛,或有所餘造作轉變可噉可食,能持生命。如是等類皆名為噉。亦名為食。

云何為甞?謂甞乳、酪、生酥、熟酥、油、蜜、沙糖、魚、肉、[2]醯、鮓,或新果實,或有種種咀嚼品類。如[3]是一切總名為甞,亦名為食。

云何為飲?謂沙糖汁、或石蜜汁、或飯漿飲、或鑽酪飲、或酢為飲、或抨酪飲,乃至於水,總名為飲。」(CBETA 2023.Q4, T30, no. 1579, p. 414c11-23)[2] 醯【大】,鹽【宋】【元】【明】 [3] 是【大】,見【元】【明】 

 

——注疏解釋: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8:
「論噉甞中。何故餅等為噉。乳等為甞。
可咀嚼名甞。不可咀嚼名噉。
以餅等實食。可𭊹嗍名噉。不可𭊹嗍名甞。

或且汎爾言噉甞無異。須世俗情而建立故。」
(CBETA 2023.Q4, T43, no. 1829, p. 111b9-12)

《瑜伽論記》卷6:
「第五解食飲噉嘗中,何故餅等為噉乳等為嘗,
可咀嚼名嘗,不可咀嚼名噉,
以餅等實食不可啑嗍,啑嗍名嘗,

或且汎爾言噉嘗無異也。」
(CBETA 2023.Q4, T42, no. 1828, p. 437a16-19)

 

——兩家古德的解釋似有矛盾,不得其解。

經查《宋藏遺珍》,才發現大正藏版這兩処文字,似有錯簡,導致文義相反:

 

伦记 宋藏遗珍 瑜伽师地论记_卷五_三

略纂 瑜伽师地论略纂疏  卷六至九  四

 

兩部注疏的正確版本應爲:

不可咀嚼名甞。可咀嚼名噉。

不可啑嗍名噉。可啑嗍名甞。

討論區:

道倫《瑜伽師地論記》之研究(楊白衣先生)也指出了 大正藏 版的諸多錯誤。

chibs.edu.tw/ch_html/hkbj/07/hkbj0704.htm

 

unchained 好:

感謝來函指正,修訂後為

T42n1828_p0437a17_##食飲噉嘗中,何故餅等為噉乳等為嘗,[>不]可咀
T42n1828_p0437a18_##嚼名嘗[不>]可咀嚼名噉,以餅等實食不可啑
T42n1828_p0437a19_##嗍[,>名噉,可]啑嗍名嘗,或且汎爾言噉嘗無異也。<p>第六

T43n1829_p0111b09P##論噉甞中。何故餅等為噉。乳等為甞。[>答不]可咀嚼
T43n1829_p0111b10_##名甞。[不>]可咀嚼名噉。以餅等實食。[>不]可[嗹-車+庚]嗍名
T43n1829_p0111b11_##噉。[不>]可[嗹-車+庚]嗍名甞。或且汎爾言噉甞無異。須

此外,「[嗹-車+庚]」疑為「啑」之訛。

CBETA 張伯雍

非常感謝!

建議 用 宋藏遺珍 對 大正藏 版本的唯識注疏進行重新校對,特別是《瑜伽師地論略纂》《瑜伽論記》以糾正這些由藏經版本的歷史原因造成的以訛傳訛問題,相信這會對學界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

感謝箴言,努力中。

CBETA 張伯雍

法鼓《瑜伽師地論》專案網站也用大正藏版本,若有可能,是否能合作進行校對,或許效率更高。

unchained好:

感謝來函建議,列入未來工作參考。

CBETA 張伯雍

还有一个建议:

如是古籍数字化工具平台 (rushi-ai.net) 

现有这样比较成熟的古籍ocr服务,可以将 宋藏遗珍 的扫描古籍文档快速转换为文字,若再加以自动标点,并和 大正藏 已有版本进行文档对比,这样效率更高!

 

原文:《瑜伽論記》(注《解深密經》)一處錯簡 

初、佛問善現知幾有情有慢二、善現舉其所見仰諮;明總中小大無量,明中小大無量;三、明齊何名得;四、明通達及得

http://cbetaonline.cn/zh/T42n1828_p0772b06

 

按:此處 大正藏、卍續藏、中華藏 皆 错简,竄入一大段本来應為 分別瑜伽品 之後文:

 

“二明總中小大無量。三明中小大無量。三明齊何名得。四明通達及得。初中景備同云。經說別法止觀復說緣總法止觀者。於十二部經別緣一一部經隨順真如等修於止觀名緣別法。若總十二部經思惟此法隨順真如等名緣總法。今解。於一一部內但緣小分名緣別法。若緣全部乃至具緣十二部名緣總法。言隨順趣向修入者。如次配聞思修慧也。若約位說。隨順是迴向已下。趣向是煖頂忍。修入是世第一法。修入初故也。次明小大無量。謂緣一部教法入真如總觀名緣小總法。若緣一分齊中十二部經名緣大總法。以十二部有眾多義。即如法華經自說一種十二部法。涅槃經中後說一種十二部界。華嚴經復說一種十二部事。故云若緣無量如來法教等隨順真如觀名緣無量總法止觀。第三明齊何名得緣總法止觀。問意齊何名得緣彼真如總法止觀。下答由五緣故當知名得者。即舉十地中五修所得五果以為五緣。由具此緣名得緣總真如法也。無著菩薩取此處文。攝論中說。何等五修。云何五果。一集總修。二無相修。三無功用修。四修熾盛修。五無喜足修。如此五修論體不異。於一念中隨義說五。謂集一切總為一聚簡要修習唯觀真如。即集總修為簡骨瑣事境總觀世尊。三佛現本宗。……

 

参考:宋藏遺珍:

初、佛問善現知幾有情有慢離慢、善現舉其所見仰諮世尊;三、佛現本宗。初言善現者,舊云善吉,即須菩提也。 論 長老善現 至 況諸外道 記曰:次善現仰諮世尊中,……中華藏:初、佛問善現知幾有情有慢;二、善現舉其所見仰諮,有四。一明總中小大無量,二明別中小大無量,三明齊何名得,四明通達及得。初中,景、備同云:

 

……卍續藏同大正藏。

 

第九緣法總別門。於中有四:初明緣總、別,【……】二明總中,小、大、無量。三明中,小、大、無量。三明齊何名得。四明通達及得。

http://cbetaonline.cn/zh/T42n1828_p0772b06

 

中華藏:

有四:初明緣總、別。【……】一明總中,小、大、無量,二明別中,小、大、無量。三明齊何名得,四明通達及得。

 


按:此門有四,於中缺少中二。應為:

一、明緣總、別(法止觀)

二、明小、大、無量

三、明齊何名得

四、明通達及得

 

大正藏 文有錯漏,而依 中華藏,文又難解——為何 小、大、無量,又分總、別?

 

根據 圓測疏:自下第三釋緣總法差別門。於中有三。初明緣小總等差別門。次明得緣總法具緣門。後辨得與通達位地門。——小、大、無量 都是緣總法,不是緣別法。

 

综上,故此處 應為:

一、明緣總、別

二、明小、大、無量。

 

http://cbetaonline.cn/zh/T42n1828_p0778c13 【……】處——

。於中有四。初明緣總別。【……】說無相修出離眾相,

應補入 前文 勝義諦相品 中 竄入之文字:

 

“二明總中小大無量。三明中小大無量。三明齊何名得。四明通達及得。初中景備同云。經說別法止觀復說緣總法止觀者。於十二部經別緣一一部經隨順真如等修於止觀名緣別法。若總十二部經思惟此法隨順真如等名緣總法。今解。於一一部內但緣小分名緣別法。若緣全部乃至具緣十二部名緣總法。言隨順趣向修入者。如次配聞思修慧也。若約位說。隨順是迴向已下。趣向是煖頂忍。修入是世第一法。修入初故也。次明小大無量。謂緣一部教法入真如總觀名緣小總法。若緣一分齊中十二部經名緣大總法。以十二部有眾多義。即如法華經自說一種十二部法。涅槃經中後說一種十二部界。華嚴經復說一種十二部事。故云若緣無量如來法教等隨順真如觀名緣無量總法止觀。第三明齊何名得緣總法止觀。問意齊何名得緣彼真如總法止觀。下答由五緣故當知名得者。即舉十地中五修所得五果以為五緣。由具此緣名得緣總真如法也。無著菩薩取此處文。攝論中說。何等五修。云何五果。一集總修。二無相修。三無功用修。四修熾盛修。五無喜足修。如此五修論體不異。於一念中隨義說五。謂集一切總為一聚簡要修習唯觀真如。即集總修為簡骨瑣事境總觀世尊

三佛現本宗。……

雖然大正藏在其他方面很是優秀,但對於這部 瑜伽論記,所收錄的這一版本非常值得審慎考訂。

隨舉一例,對照宋藏遺珍,大正藏版 缺少“次後”二字:

《瑜伽論記》卷6:「即此[*]卒爾意識與彼【次後】尋求決定前後俱行。當起染淨位中煩惱。故言將生。」(CBETA, T42, no. 1828, p. 434, a24-26)
[*2-2]卒=率【甲】*。

unchained 您好,感謝分享!CBETA 會列入修訂。

檢《影印宋藏遺珍》及金藏乙均有「次後」二字,本題依對校增補。

修訂後

T42n1828_p0434a24:於可愛色法,將生染著等者,即此[]卒爾意識
T42n1828_p0434a25:與彼[>次後]尋求決定前後俱行,當起染淨位中煩

cf1: 《影印宋藏遺珍》(上海磧砂藏影印會民國二十三年影印刊行版第90冊第10b頁第7行)

cf2: AC5456_005_0008a16

【《趙城金藏》(中國國家圖書館藏第5456號原書第5卷第8圖單欄第16行)】

 

CBETA 林聖詠

谢谢您!

根据学者网站:検索 - 『大正新脩大蔵経』底本・校本データベース (toyobunko-lab.jp)

提供的信息,大正藏 只是对校了 金陵刻经处 版,怪不得没有查出这一问题。

詳細情報

基本情報

経典番号

枝番

経典名

収録巻次

部門

配本

出版年月日

SAT大蔵経DB

T1828

1

瑜伽論記

42

論疏部3

36

19270415

image

経典別名

巻数

訳著者

瑜伽倫記,遁倫記,瑜伽論疏,瑜伽師地論記,瑜伽論倫記

24

唐釋遁倫集撰

勘同目録

書名 ▲

巻数

❷著訳者名、著訳年代

瑜伽論記

24

唐代( A.D. 618-907) 遁倫集撰

❸麗

❸宋

❸元

❸明

❸縮

❸卍

❸Nj

 

 

 

 

 

續一.七十五.四-七十六.四

 

佛經目錄規範資料庫

規範碼

作訳者1

作訳者2

作訳者3

CA0003827

遁倫

 

 

 

テキスト情報

勘同目録

脚注

底本/校本

❹原本及校本

❼備考(書誌情報)

❼備考(その他)

底本/校本

新略号(1926.8-)

テキスト

備考

校本

金陵本

中華民國十一年刻

 

校本

〈甲〉

中華民國十一年金陵刻本

 

《瑜伽論記》卷6:「言若於善品勤修習者乃至修入而轉不安穩住者,正修善時諸惡尋思令隨順趣向諸惡惡法將起故言修入而轉。」(CBETA 2024.R2, T42, no. 1828, p. 435a29-b2)

https://cbetaonline.cn/zh/T42n1828_p0435a28

根据《宋藏遗珍》:言 若於善品勤修習者 乃至 臨入而轉不安穩住 者 正修善時 諸惡尋思 令隨順趣向諸惡之法時起故言 臨入而轉。

《瑜伽論記》卷19:「言於第一第二第四蓋中,宜坐時者,謂貪瞋掉悔,宜坐時對治。第三蓋中,宜行時者,睡眠蓋宜行時治。第五蓋中,宜俱時,疑蓋一種行坐二時皆得思量以為對治,為離師子相似長時極重失念無間睡[10]故者,師子無畏晝夜多眠故言離[11]彼。」(CBETA 2024.R2, T42, no. 1828, p. 732c19-24)[10] 故者【CB】【金藏乙-CB】,者故【大】,眠者【甲】(cf. AC5456_016_0044a30-0045a01; T30n1579_p0686a04) [11] 彼【CB】【金藏乙-CB】【甲】,波【大】(cf. AC5456_016_0045a01) 

https://cbetaonline.cn/zh/T42n1828_p0732c19

(此段疑為錯簡,把睡眠的內容插入飲食一段,待考)

讀者您好,

感謝提供修訂建議,CBETA 會列入修訂參考。

CBETA 林聖詠

unchained 讀者您好,

此二處,檢《影印宋藏遺珍》作「臨」,本題新增參照。亦參《瑜伽師地論》 T30n1579_p0411b15)。

修訂後

T42n1828_p0435a29:明遮,後明顯。言若於善品勤修習者乃至

T42n1828_p0435b01:入而轉不安穩住者,正修善時諸惡尋思令

T42n1828_p0435b02:隨順趣向諸惡惡法將起故言入而轉。

cf1: 《影印宋藏遺珍》(上海磧砂藏影印會民國二十三年影印刊行版第90冊第13b頁第45行)

參考資料:《瑜伽師地論》卷23:「隨順、趣向、入而轉,由是因緣,不安隱住。」(CBETA 2024.R2, T30, no. 1579, p. 411b15-16)

CBETA 林聖詠

您好!

还有“諸惡之法時起故言 ”也需要修订smi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