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俱舍論頌疏論本》卷6的一個標點問題請教

編者您好!

    末學請教一個標點問題。在《俱舍論頌疏論本》卷6中有這麼一段話:

《俱舍論頌疏論本》卷6:「論云。何緣不許諸無間道。與離繫果。為能作因(難合有因)。於生不障。立能作因。無為無生。道何所作(答前難也)。若爾誰果。果義如何(解云。此有兩句問。一道既非因。未知誰果。二無因是果。果義如何[*]也)。謂是道果。道力得故(言道果者。答誰果也。道力得者。答果義也)。若爾道果。應唯是得。道於得有能。非擇滅故(解云。得者。離繫得也。由道引故 應有功能)。不爾。於得於擇滅中。道之功能有差別故(答也)。云何於得。道有功能(徵也)。謂能生故(答也)。得是有為。道能生故 云何於滅道有功能(徵也)。謂能證故(答由道證擇滅也)。由此理故。道雖非滅因。而可得說擇滅。為道果(結成也)。」(CBETA, T41, no. 1823, p. 856c7-18)
[*7-2]也【大】*,〔-〕【甲】*。

    這段文,主要引的是《俱舍論》的論文,以及圓暉法師對《俱舍論》論文的解釋。從整個結構上來看,正文屬於《俱舍論》的論文,括號內的說明屬於圓暉法師對論文的解釋。其中,對於劃線部分,末學有些疑問。

    對比《俱舍論》和《頌疏》

  《俱舍論》卷6:「云何於得道有功能?謂能生故。云何於滅道有功能?[5]謂能證故。」(CBETA, T29, no. 1558, p. 33c16-18)[5]謂【大】,證【宮】。

《頌疏》卷6:云何於得。道有功能(徵也)。謂能生故(答也)。得是有為。道能生故 云何於滅道有功能(徵也)。謂能證故(答由道證擇滅也)。

    從上文對比中可以看出,“得是有為。道能生故”並不是《俱舍論》的原文。這樣的話,是否將此八字放到括號中為宜?即將《頌疏》的標點改為:云何於得。道有功能(徵也)。謂能生故(答也。得是有為。道能生故。)云何於滅道有功能(徵也)。謂能證故(答由道證擇滅也)。

    末學又看了《智敏上師講記》,發現其也將此八字當做正文處理,沒有處理成小字。(云何於得,道有功能?徵也。謂能生故。答也。得是有爲,道能生故。)日本註疏《冠註頌疏》也是同樣的情況。

    那麼,是否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頌疏》所引的《俱舍論》是有這八個字的?但是在《俱舍論》的一些論文中似乎並無此八字。

    以上就是末學的問題,期盼編者的解答。感恩!

xlg99tian好:

感謝來函指正。

此處關於《俱舍論》者,大正藏有二譯本:真諦(22卷)、玄奘(30卷)。茲分別節錄如下:

  • 《阿毘達磨俱舍釋論》卷4:「於至得功能云何能令生?於擇滅功能云何能令[3]至?」(CBETA 2022.Q1, T29, no. 1559, p. 191b8-10)[3]至【大】,至得【宋】【元】【明】【宮】。
  •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6:「云何於得道有功能?謂能生故。云何於滅道有功能?[5]謂能證故。」(CBETA 2022.Q1, T29, no. 1558, p. 33c16-18)[5]謂【大】,證【宮】。

相較之下,玄奘譯本並無增減。再引三則釋論:

  • 《俱舍論記》卷6:「云何於得道有功能者。問。 謂能生故者。答。謂為因生故。云何於滅道有功能者。問。 謂能證故至擇滅為道果者。答。」(CBETA 2022.Q1, T41, no. 1821, p. 127a7-10)
  • 《俱舍論疏》卷6:「云何於得道有功能。問也。 論謂能生故。答也。 論。云何於滅道有功能。問也。論。能證故。答也。 論。由此理故至擇滅為道果。結釋也。」(CBETA 2022.Q1, T41, no. 1822, p. 569a14-17)
  • 《俱舍論疏》卷6:「十問云何於得道有功能十一答謂能生故十二問云何於滅道有功能十三答謂能生故」(CBETA 2022.Q1, X53, no. 836, p. 81a13-15 // Z 1:83, p. 357b8-10 // R83, p. 713b8-10)
  • 圓暉《俱舍論頌疏論本》卷6:「云何於得。道有功能(徵也)。謂能生故(答也)得是有為。道能生故 云何於滅道有功能(徵也)。謂能證故(答由道證擇滅也)。」(CBETA 2022.Q1, T41, no. 1823, p. 856c15-17)

由此觀之,「得是有為道能生故」當屬圓暉疏文無疑,大德所言甚是。猜測問題出在「(答也)」,「也」在沒有標點的時代有句末的意思,可與後文「(答由道證擇滅也)」比較。此處讀法大概就是「(答得是有為。道能生故也)」。贊同將「得是有為道能生故」由正文移入疏文。修訂後:

《俱舍論頌疏論本》卷6:「云何於得。道有功能(徵也)。謂能生故(答也。得是有為。道能生故) 云何於滅道有功能(徵也)。謂能證故(答由道證擇滅也)。」(CBETA 2022.Q1, T41, no. 1823, p. 856c15-17)

CBETA 張伯雍

賡續補充。有來函指教:頌疏中有大量不是原《俱舍論》的文字不在小注中。

這一題在於探討「得是有為,道能生故」八字算是正文(大字),還是注解(小字)?該八字來自於圓暉的《俱舍論頌疏論本》,僅收於大正藏、卍續藏,同仁亭螢另有找到日本國會圖書館藏出雲寺刻本(寶永5年 [1708] : 21)。三本所見,八字與其他經文字體一般,而非雙行夾注。

值得注意的是,該八個字不僅未見於《阿毘達磨俱舍論》,全CBETA也僅此一見。故有讀者質疑圓暉的疏文變成正文,非空穴來風。

但來函質疑的是,圓暉的疏文就一定要「小字」嗎?從整部書來看,倒也未必。其中有大量的釋文格式與玄奘論文一樣:

《俱舍論頌疏論本》卷6:「釋曰。俱有者。俱時而有也。互為果者。釋俱有因也。論云。若法更互。為士用果。彼法更互為俱有因。解云。俱有作用。俱有即因名」(CBETA 2022.Q3, T41, no. 1823, p. 853b18-19)

其中「釋曰」「解云」就不是玄奘論文,只有「論云」是引自玄奘。而若是「論云」要插入說明,才會變為「小字」。依比對,這個說明可能來自慧暉或遁麟,即圓暉的弟子。若重新審視第六卷,唯一在「論云」之內的「大字」就是該八個字。編排上是有未妥之處。

其次,就文義而言,「得是有為,道能生故」也是對於「謂能生故」的解釋,若在正文中看來是多餘重複的。所以它只能是疏文。

另外, 圓暉的《俱舍論頌疏論本》卷30有:「若是圓暉釋者慧暉何不釋之乎如何(云云)。書本云。」(CBETA 2022.Q3, T41, no. 1823, p. 981c25-26)

慧暉是圓暉的弟子,日本的抄經者在卷末還有如此未竟之語,這是否有點意味深長……

雖然如此,CBETA依然重視來函意見,在沒有直接證據之前(出現小字古本),還是恢復它原本的「大字」,但以「CBETA按語」加以說明。

CBETA 張伯雍